為什麼有如此多的人說他們的祈禱未被應允、吸引力法則失效

相信很多人都了解過吸引力法則和嘗試在生活中應用過,也相信很多人都覺得「有時候好像是有點效」、「有時候好像宇宙好像沒有什麼回應」,就算有了回應也會心想「純屬巧合」罷了;也相信很多人企圖利用法則實現他們一切的願景。以下是分享《與神對話一》中對禱告或者向宇宙「要求」的指引方向,或許我們從根源的〝發起思維〞就是在錯誤的方向。
「如果你要求啟示,就不可能得到。因為〝要求〞這個行為就是〝它不在〞的一個聲明:意思是現在神並沒有顯現出來。這樣的一個聲明也就產生了這樣的經驗。因為你們對某樣東西的思想是具有創造性的,你的話是有生產力的,而你的思維和你的語言在一起,對你實相的產生是非常的有效。所以你會經驗到神現在並沒有顯現,因為如果神已顯現了,你就不會還在要求神顯現了。
尼:那是否意謂著我不能要求任何我想要的東西?你是說祈求得到某件東西事實上就是將它推開嗎?
神:這是一直以來都被提出的問題──並且每次被提出時也都得到了答覆。然而你並沒有聽到答案,或不願去相信它。你不會得到你所求的,你也無法擁有任何你想要(want)的東西。這是因為要求本身就是欠缺的一種聲明,在你說你想要一個東西時,只會在你的現實中形成那個〝缺乏〞(wanting)的經驗。因此,正確的祈禱永遠不是懇求的禱告,而是感恩的禱告。當你為了自己所選擇在你的現實生活裏要去經驗的事而預先感謝神時,實際就等於是承認它事實上就在那兒了。所以,感謝是對神的最強有力的聲明;一個即使在你未要求之前,即確定我已應允了的聲明。所以,絕不要祈求,要感激。」
──摘自與神對話I 第一章節 作者:Neale Donald Walsch
與客人間分享的對於吸引力法則的做法就是你自己了解首先許願既〝intension〞或 你的〝發起思維〞。
你可能是在「求」一段恩緣,但是當你在求的時候,其實你深層的意識就在說明你自己缺乏愛、缺乏美好的關係。而宇宙也不會令你失望,「回應」你繼續給你經驗缺乏恩緣的這個經驗,所以第一步是要搞清楚你make wish的〝intension〞或 你的〝發起思維〞,究竟是發自愛、豐盛的念頭,還是缺乏而去要求的念頭呢。
然後再去想像一切你想要既人、事,盡量想像所有細節,而當中「最重要」的是想像你當中既感受、感覺、能量、頻率等等,畢竟宇宙萬事萬物都是以能量頻率的形式存在,把你自己調整到和你想要的人、事相乎的頻率。
最後以一個感恩的心作結。
而從許多客人的話語當中我聽到的是有點「過份的追求」,不僅是關係或者金錢上。
「心想事成」並不是要在最快和最短的時間裡得到最多的東西,而是不斷的調整之後,達到平衡的一種狀態。經常去許願,企圖實現這一切的願景,但最後你要知道,要達至心想事成,目標不能定得太過份,你的那個目標是否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我覺得既然你已盡了你的努力及範圍內所能及的一切事情,而回歸前題是要檢視這件事上你的intension是否出於「成功」一點,還是覺得自己「缺乏」而去追求這件事,兩者需有著同樣想件事達到的目的,但相信了解吸引力法則的真正「玩法」的你應該知道兩者所帶來的結果是不同的。
希望這個分享能給大家小小的方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