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淺談集體意識:從靈長類動物到人類社會文化看集體意識】



今篇文章主要是想探討「集體意識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這東西。你們也許常聽到「這個世界的未來由所有人共同創造」,這裡指的所有人便是一個集體,集體不單包含人類,也有包括地球上的動植物、礦物。每個人的起心動念都在影響自己與集體,集體在推動著這個世界往光明的一面發展,還是往深淵前進。但是集體意識這東西是否存在?又如何影響著我們的個體,以至我們社會的文化?

還記得大學時期有幸到瑞士作交換生,在那時上的其中一門課程是“The evolution of human nature”,那堂課的教授Carel van Schaik 一生主要是研究「靈長類動物學」和「人類學」。課程大概是在1) 探討人類的思想與行為的最原始的本質,與我們人類的近親們─ 其他的靈長類動物有什麼的差異;2) 為什麼我們的祖先會從一般的類人猿靈長類分叉出來,發展成現在的我們。為了研究教授還在大學設立了研究窒,或者可以叫做動物園,因為那裡真的有不同種類的靈長類動物在生活著,我們學生是需要去那裡作觀察和上課的,雖然那個課堂內容很困難,但是這一部份挺有趣的。

今篇文章主要是想探討第一部分1) 從靈長類動物的行為,探討人類的思想與行為的最原始的本質,看一看「集體意識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的影響是否存在。而後者2) 則會留作有機會再向大家分享,因為從演化生物學 (Evolutionary biology)和查爾斯·達爾文的進化論上,都會發現人類發展的歷史中是出現了一個「鴻溝」,人類是如何和從何出現還是沒有一個定論的,這一部分也是挺有趣的。

為什麼會從動物作為一個出發點?其一是某些動物如靈長類表現出了與人類文化非常相似的行為模式。其二因為在我們人類與動物的意識體系有一個區分,即動物本身對自我的意識的感知相當薄弱,因為很大的潛在意識層份裡,他們共有同一世代的生活記憶─ 集體意識。其中他們彼此分享世代傳承的環境認知存活知識,這就是為何,每個動物能夠精準的按照氣候模式、地殼運作模式…等進行遷徙,這是因為他們存在的年份與時間性,能讓他們的共有意識產生一個極大的資料庫,所以他們受惠於這樣的集體意識資料庫。這兩點使我們更容易去印證集體意識的存在和影響。

人類社會的一大特色就是人類有豐富多彩的文化(culture)及傳承。那麼,動物們是不是真的就沒有文化呢?


事實並不如此,靈長類動物「工具的使用模式」是最使我驚訝的一項。1999年的一項里程碑式的研究表明:黑猩猩們表現出了與人類文化非常相似的行為模式。這項研究在特定的黑猩猩種群中發現了39種不尋常的習慣,這些行為變化都是社會性的。這些習慣包括工具的使用模式、毛髮梳理、求愛行為和飲食活動。例如,一些種群的黑猩猩喜歡用短的木棒捕捉螞蟻,並且一隻一隻地吃掉它們;別的種群則發現了一種更有效的技術,他們使用更長的棍子來捕捉螞蟻,這樣就可以同時吃掉好多隻螞蟻。

早在1948年,日本京都大學的Imanishi教授就對人類社會化的進化起源很感興趣。他決定從猴子開始,研究他們的社會等級、母系譜系、聲音交流和文化傳統等現象。於是他帶着兩名弟子一起進入一座被日本猴佔據的島嶼——幸島(Koshima island)。通過長期的觀察,他們揭示了日本猴的許多秘密。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洗紅薯(Sweet-potato washing, SPW)的行為。

研究人員每天會在海邊給猴群投餵紅薯。面對着這些「天上掉下來的紅薯」,即便經常會沾着沙子,小猴們當然也還是會欣然接受的。剛開始,大家都是拿手搓一搓就湊合着吃了,即便吃起來不但費勁而且傷牙。直到1953年夏季的某一天,一隻年僅一歲半的,名叫伊莫(Imo)的雌性日本猴靈機一動——先用海水把紅薯洗乾淨了再吃。

科學家們在接下來的幾年內觀察到,整個島上的猴子們吃紅薯的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吃前洗一洗的做法迅速地在整個猴群內傳播開來。很顯然,大家也都發現了洗乾淨的紅薯比沾着沙子的紅薯要好吃得多。十年不到,島上幾乎所有的猴子都採納了這種「操作」。

這實驗的觀察和結果體現了「集體意識」與「文化傳承」的神奇之處,如果一個物種是由於社會因素而表現出獨特的行為變化,那麼這種行為就可以被認為是一種文化形式。幸島上的猴子的故事正好完美的符合這個定義。也就是說,這些猴子們也有屬於自己的文化。通過對獼猴文化的研究,似乎能為研究人類社會和文化的起源提供一些參考。

所以,套在人類社會,以至放眼宇宙,萬物是無法分開的,個人與集體同樣也是,一切都是相互影響,相互滋養。萬物皆由不同的能量、振動頻率、波長構成,物質世界僅僅是振動頻率較為緩慢的顯化物。每個人的選擇都在創建自我現實及重塑這個世界,事實上個人與世界每天都會進入新的劇本中,個人混亂也將導致世界混亂,為何如此呢?這便是相互影響、相互滋養的原則,個人產生的集體力量擁有強大的重塑性,改造著這個世界局面。

香港電台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中介紹過德國哲學家尼采的說話:「一個人極少會做出瘋狂脫序的事。當你加入甚麼團體,參加甚麼黨派,參與標榜民族大團結的行動,抑或是捲入時代的漩渦時,就會不自覺地做出瘋狂的行為。」

德國哲學家尼采哲學強調個人意志。他認為一個人在這個世界,有著一條除了你以外,別人無法走的路。

然而,人一旦加入了某團體、某政黨、某組織,或捲入一個社會運動,就會被集體主義所支配,容易在集體情緒下做出一般在個人意志支配下不會產生的行為。比如德國納粹時代幾乎全民族對領袖崇拜和對自己鄰居的猶太人的殘暴行為。這些瘋狂脫序的事,作為一個有獨立意志的個體是絕對不會做的,但在集體行動中,在捲入大時代的漩渦中,人就會不自覺地做出來。

個人成長一直反應著集體意識並創造你們的世界;同樣,集體意識與世界也在無時不刻影響著個人成長,這一切都是相輔相成。因此,隨時警惕著自己的自由意志,不要被集體意識所綁架。

-----------------

如想發掘生命中的不同選項,以及了解如何實現所定意的事,可參考以下連結:

新月團體清理(4-6月):https://forms.gle/bf1ddc7WgZnpXgiU8

如需查詢或預約,請 WhatsApp 5742 0025 / Line ID:soulchitect

或 email聯絡:soulchitect@hotmail.com

Find "Soulchitect" on:

Instagram: soulchitect

facebook: soulchitect


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